在耄耋之齡的老畫家中,姜寶林是最具活力者之一。他的作品,不但有深厚的筆墨傳統(tǒng),尤其富于強烈的視覺張力。新時期之初,畫壇有“南陸北李”(陸儼少、李可染)之譽,姜寶林先后在杭州和北京攻讀本科與研究生,主要導師正是陸儼少和李可染。他的繪畫,學習前人“師心而不蹈跡”,感受生活“不與照相機爭功”。不僅兼容南北之長,而且以開闊的國際視野,開放包容,藝術語言融通中西,藝術精神不離傳統(tǒng)寫意,以化古求更新,探索中國畫傳統(tǒng)的現(xiàn)代轉化。?
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姜寶林已精熟地掌握了傳統(tǒng),開始了個性化和現(xiàn)代化的探索。探索的要領,一是繼承傳統(tǒng)而不與人同,二是走向現(xiàn)代而不離筆墨。在他的心目中,傳統(tǒng)的筆墨程式,有提煉丘壑抒寫性情的精義,也有習以為常的惰性,因此他不走前人的集大成之路,而是探求析離傳統(tǒng)別開蹊徑。同樣,在他認識里,現(xiàn)代不只是畫現(xiàn)代生活,也并非照抄現(xiàn)代西法,而是捕捉現(xiàn)代生活環(huán)境和生活方式導致的視覺審美之變。具體說來,即是以現(xiàn)代人的審美觀念,篩選傳統(tǒng)的圖式資源與筆墨資源,用走極端的方式給以優(yōu)化、強化和重構,使之在形式上更有沖擊力。于是,先后形成了四種面貌。

進山 ?姜寶林 ?133cm×78cm 1988 捐贈作品
一種是白描山水,簡化到幾乎只有線條的組合與律動。這種作品發(fā)端于西部山川寫生,也不無陸儼少云水圖式的啟發(fā)和未上色的民間木版年畫的陶融。特點是簡而又簡,幾乎完全摒棄了中國傳統(tǒng)水墨畫的渲染、皴擦、潑墨、破墨和積墨。色彩也不多,只是線條的排列組合,或偶爾參以細點。但無論線條還是細點,都經(jīng)由書法思維的升華,那點線本身就具備著生命的筋骨肉和精氣神,就含蘊著宇宙造化陰陽相生的奧秘。

暮色 ?姜寶林 ?143cm×327cm 1997 捐贈作品
第二種是積墨山水,不以筆勝,而以墨勝。這種作品,大略由李可染的積墨,上溯黃賓虹積墨的皴點交織積疊,強化了他得之于江南、西北、雁蕩山和嵩山各地的感受。一律求其大象,布境多雄渾高曠、筆墨則氣厚思沉。但有三類面目,其一拉近景觀,甚至僅一座山、一片林,強調(diào)大的開合,突出大的形影。其二,布境參以平面構成,造型多為幾何圖形,夸大對比,氣局宏敞,非常惹眼。兩類都顯現(xiàn)了密林間的光斑閃爍,拓寬了山水畫所表現(xiàn)的視覺感受。另一類則如白描山水的照相底片,計白當黑,奇趣橫生。

春風春花 ?姜寶林 ?152cm×96cm 1992 捐贈作品
第三種是大寫意花卉,所畫對象,除香榧系列之外,多是前人描繪過的平?;?,但畫得非常出色。論其淵源,始于潘天壽及其傳派,起步就磅礴大氣,潑墨淋漓,神光煥發(fā),不同凡響。九十年代初期以來,也醞釀出兩種自家面目。一種面目,粗枝大葉,簡當提煉,講求構成,富有形式感。另一種似乎受到山水畫的啟示,畫成林成片的樹叢花叢,或密葉繁枝,或碩實累累,或閃動陽光,或浮動清霧,既把中景拉到目前,又引入山水畫的樹法和葉法,標新立異,不與人同。
映日 ?姜寶林 ?145cm×369cm 2023 捐贈作品?
第四種是新抽象繪畫,我曾稱之為筆墨構成山水。這種作品,是白描山水的簡化和秩序化,且由單一的白描發(fā)展到融入色墨等因素,致力于抽象圖形符號的組構與布列,體現(xiàn)了姜寶林九十年代后期以來對筆墨與現(xiàn)代關系的不息探索。在這階段探索中,他消融了以前的山水和花卉的界限,徹底擺脫了“應物象形”, 以線條墨彩節(jié)奏為畫面的主導,自覺追求“滿構圖、平面化、等值性、裝飾性”四方面的形式法則,突出了筆墨符號的重復美、秩序美和藝術語言的高度單純統(tǒng)一。?
可以看到,不斷推出新貌的姜寶林的繪畫,具有四種屬性,一是具象示意性,二是書法抽象性,三是平面構成性,還有一定的裝飾性。這幾種屬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,相輔相成,互為依賴,彼此生發(fā),共同實現(xiàn)了傳統(tǒng)繪畫走向現(xiàn)代的功能。其新抽象繪畫,進一步去掉了具象示意性,夸大了裝飾性,突出了符號性,以更抽象的形式,實現(xiàn)了他追求的“既要筆墨,又要現(xiàn)代”。而姜寶林的繪畫思想,是保證質量與開放兼容的統(tǒng)一,是堅守歷史積淀與吸收時代新機的統(tǒng)一,是最大限度繼承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與盡可能開疆拓土的統(tǒng)一。他的藝術很值得研究,很富于啟示。
作者介紹

薛永年,北京市人,美術史家,書畫鑒賞家、美術批評家、書畫家。中央美術學院杰出教授(2018年評定),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,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,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、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,美術雜志編委,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國書法雜志編委,西泠印社社員,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理論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,中國畫學會創(chuàng)會副會長。曾獲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獎。